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习近平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设区市动态

廊坊以零工经济规范化发展为突破口,构建起“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文章来源:河工新闻网

   

  为进一步激发就业市场活力,拓展新的就业空间,破解灵活就业群体“找活难”与企业“用工荒”双向难题,廊坊市以零工经济规范化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强化技能培训、做好就业服务保障等举措,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家门口”就业服务圈,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精准化、便利化公共就业服务。今年以来,该市零工市场共提供25626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6135人。 

  数字赋能智慧零工就业平台

  7月3日,打开“廊坊零工之家”微信小程序:地铁安检员(广阳区)4500至6000元/月;分拣员(广阳区)220至240元/天;空调安装(三河市)7000至12000元/月……最新发布的一系列岗位信息映入眼帘。

  这是廊坊市以数字赋能,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的“廊坊零工之家”智慧服务平台,涵盖微信小程序、智能终端机和网站三大载体。该平台主要由找工作、发岗位、学技能、政策资讯4个功能模块组成。目前,平台已入驻企业740家,注册灵活就业人员1708人,日均活跃用户1200余人次。

  求职者可通过找工作模块实现岗位智能筛选、简历一键生成、在线面试等多种功能寻找合适岗位;用人企业通过发岗位模块发布工作内容、技能需求、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岗位信息,供求职者快速匹配到心仪岗位;第三方培训机构可经人社部门授权后,通过学技能模块发布电工、烹饪、电商直播、视频剪辑等技能课程,供求职者咨询学习;人社部门通过政策资讯模块在平台实时发布各类资讯,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参考与政策指南。

  近日,在廊坊市人力资源市场,一台“零工之家”智能终端机的电子屏上,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建筑装修等岗位信息不停滚动。45岁的农民工李强轻点屏幕,通过AI对话,生成一份标准简历,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求职登记。

  原来,“零工之家”智能终端机运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经实名认证后,可通过AI技术自动生成简历并匹配岗位。“真是太便捷了!”让李强惊喜的是,不到半个小时,他的手机就收到3条匹配的岗位信息,与其中一家用工单位顺利约定了面试时间。

  据悉,该市建立零工就业数据库,通过数据动态更新管理,精准分析全市劳动力技能分布、岗位偏好及匹配状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实现“人岗匹配”提速。今年以来,该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9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9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近2.6万人。为提升对接效率,廊坊市推出“直播带岗企业行”等新型招聘方式,通过“廊坊就业”抖音政务号开展沉浸式招聘,通过直播将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成果等直观呈现给求职者,大大提升了招聘效率。今年以来,共开展7场直播带岗企业行活动,提供1150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

  完善精准就业帮扶体系

  2024年8月9日,廊坊市人民检察院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联合会签《关于建立劳动者权益保障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意见》签订之前,三家单位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劳动欠薪、职工休息休假权利、社会保险缴纳等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突出问题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深化劳动者权益保护协作等内容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创新建立“检察+人社+工会”劳动者权益保障协作机制,由人民检察院提供司法保障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强化劳动监察效能,总工会发挥维权服务职能,形成“线索互享、案件联办、预警共商”的闭环工作机制,切实保障零工就业群体劳动权益。

  根据《意见》,三家单位建立沟通联络、线索移送、会商研判、法宣联动等协作机制,明确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日常沟通联络,及时通报涉及劳动权益保障领域的重要工作部署、出台的重大政策和案件办理情况,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法治讲座等活动,对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加强分析研判,协同推进运用工会“一函两书”制度,共同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劳动群体合法权益。

  不仅如此,该市近年来连续出台《就业促进工程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三精化”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均等普惠、功能完备、帮扶精准、基础巩固、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夯实零工服务制度基础,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实行“免费培训+推荐就业”模式,与人社部门认定的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家政、电焊、月嫂等多种定制化培训,补强零工群体技能短板,同时提供见习岗位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进一步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实现灵活就业。今年以来,全市零工市场提供25626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6135人。

  构建就业融合服务格局

  4月10日,通武廊三地人社局在武清区京津产业新城举办了“职汇武清·雍有未来”通武廊春季联合招聘暨“洽逢其10”天津武清招聘活动。廊坊市人社局携京东信成、顺丰速运等30家优质企业,提供了涵盖现代商贸物流、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1000余个就业岗位参会,现场接收求职简历6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50余人,缓解了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40名高校毕业生受邀参加了招聘会,现场投递简历800余份,近100人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廊坊就业”抖音政务号开展直播带岗活动,每场观众量达2.5万人次。

  近年来,廊坊围绕就业服务协同,积极开展京津冀联合招聘、“通武廊”人才一体化系列招聘,廊坊市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协同发展、家庭服务人力资源对接交流会等活动,推动三地人力资源数据等信息协同共享。截至目前,联合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开展大型招聘活动18场,提供就业岗位1915个,发布京津岗位需求信息22期,征集岗位12万余个,向京津输出劳动力6218人。

  与此同时,该市健全服务网络,实现全域覆盖,建立“1+11+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即以廊坊市级零工之家为核心,11个县级服务中心为枢纽,各个乡镇(街道)服务站为支点,探索形成了固安县“退路进站”工程、广阳区“数字零工”平台、永清县“一小时就业圈”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零工就业品牌,持续为零工市场注入新鲜活力。促进产就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创建“大城绝热节能达人”“文安金属线缆工艺师”等省级劳务品牌,有效提升零工就业组织化、专业化和市场竞争力。仅在文安县金属线缆产业集群,零工之家平台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用工对接机制,累计带动5万余人就业,有力支撑了产业集群的产能释放和稳定运行,实现了“产业得人才、工人得实惠、品牌得壮大”的多赢局面。(记者郭成 通讯员张超 丁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