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习近平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劳模工匠

全国劳模、燕赵楷模巡回宣讲活动侧记 | 第五站(廊坊) 实干筑基:从“生手”到“尖兵”的劳模答卷

■张宏伟:靠技术创新把“进口的”换成“中国造” ■杨旭:技能是人生“不动产”,多多益善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文章来源:河工新闻网

  金秋九月,又到收获季节。来自廊坊市各行各业的300余名职工收获了一场直击心灵的精神洗礼。9月2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组织的全国劳模、燕赵楷模宣讲报告会第五站走进位于廊坊市的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全国劳模宋涛、张宏伟、杨旭相继登台,分享从行业“生手”成长为领域“尖兵”的奋斗故事。他们以实干为笔、以匠心为墨,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伟大,为在场职工树立起清晰可见的前行坐标。

  “刚毕业时,我连暗室里的仪器都摸不准。”张宏伟的开场白,一下子把听众拉回到他初入行时的青涩时光。为补上专业短板,他一头扎进文献堆里啃理论,每天主动多留3个小时在暗室练习操作,暗室里无数次的练习、书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让他彻底撕掉“生手”标签,成了同事口中“有问题找宏伟”的技术依靠。

张宏伟

  与张宏伟的成长轨迹相似,2005年,杨旭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电力“新兵”。面对全新的专业知识,他白天跟在20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身后边学边干,晚上挑灯夜读补专业理论,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正是这份从零学起的韧劲,让他快速掌握了电力运维核心技能,为后续破解行业难题打下坚实基础。

  “成长没有捷径,唯有用笨办法、下真功夫才能迈出从不会到会的第一步。”劳模的入行经历,让现场职工深受触动。而成长从不止于会做事,更在于解难题。面对行业“卡脖子”痛点,唯有敢于创新、主动破局,才能实现从会做到做好的关键跨越。

  为突破高端探伤胶片技术壁垒,张宏伟带领攻关团队反复试验,终于在2020年攻克关键技术,将乳剂颗粒精度控制到0.05微米的国内最高水平,让乐凯胶片成功应用于航天火箭、中核工程等国家重点领域。2021年,他又带领团队啃下“硬骨头”,研发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1/100的国产传感器,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站在宣讲台上,他神情坚定地说:“我和团队还有好多事要干,要赶紧推进高端工业探伤胶片量产,把进口的换成咱自己的,守住产业链安全。”

  为破解廊坊近5000个开关柜过热难题,杨旭扎到事故现场排查原因,主动与传感器厂家反复沟通试验。耗时半年多,经过数十次调试,终于将原本黑板擦大小的传感器缩小到橡皮大小,实现了10千伏高压设备实时精准测温。为保护变压器接地器件不受损,他又尝试了十余种材料,最终用绝缘树脂造出专用改锥,拿下个人首个国家专利。10多年来,他累计获得30多项国家专利,推动40余项创新成果落地,为公司创造了上百万元经济效益。

  宣讲现场,巨幕LED大屏上,火红底色中“向劳动模范 燕赵楷模学习致敬”的金色大字格外醒目,照亮了劳模们的脸庞,更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刻进每个人心里。“技能是人生不动产,多多益善。”杨旭在宣讲中分享的这句话,平实却有力,成了现场职工记录在笔记本上的“金句”。

杨旭在宣讲

  真正的不凡,从来不是一时的闪光,而是长期的坚守。劳模把个人目标融入行业发展、锚定国家需求,让奋斗更有分量、更有价值。

  张宏伟在感光材料领域一守就是23年,从最初攻克单一技术难题,到后来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联盟、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他始终在技术创新的路上坚守。这份坚守,让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守护关键材料自主可控的排头兵。

  杨旭则从“国防绿”换装“国网绿”,在电网运维岗位上坚守20年。他不仅自己深耕技术,还通过“每周一课”分享经验,为青年员工勾画清晰的成才路径。

  鲜花为实干者绽放,掌声为担当者喝彩。宣讲结束后,职工代表上前为劳模们献上鲜花。聚光灯下,劳模胸前的奖章熠熠生辉,照亮了台下一张张写满坚定的脸庞。劳模们的故事没有豪言壮语,却在每一个细节里隐藏着力量。现场每一次共鸣、每一份感动,更深刻地印证了“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时代价值。这份在现场传递的奋进力量,将激励更多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锚定目标、脚踏实地,为行业发展、国家建设书写属于自己的不凡答卷。

  (文/记者哈欣 郭成 图/记者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