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习近平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劳模工匠

全国劳模、燕赵楷模巡回宣讲活动侧记 | 第十站(秦皇岛) 匠心传承:以劳模之光照亮更多人的逐梦路

■杨普:自己站C位不叫精彩,帮助大家一起站C位才叫真精彩 ■荆冰:带着更多人在技术创新创造的道路上走下去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文章来源:河工新闻网

  9月11日,微风带着初秋的清爽,穿过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道路,轻轻拂过报告厅外“全国劳模、燕赵楷模宣讲报告会”的红色横幅。当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国劳模、燕赵楷模宣讲报告会第十站来到这里。400名来自承德市各行业的职工代表和学院学子端坐台下,目光聚焦在宣讲台上。杨普、张赫、李利杰、荆冰4位全国劳模先后登台,不约而同锚定“传承”二字。

  杨普从技校毕业的织布挡车工起步,初入职场时也因车间艰苦、考核不佳想过放弃。在母亲、师傅鼓励及劳模事迹感召下,她立志要当党员、当劳模。为了练技术,手指被纱线勒出一道道口子,她就缠上胶布接着练;手被机件碰破,她就包扎好继续干。凭着这股子韧劲,杨普的操作技术水平很快突破瓶颈,取得全省挡车工大赛的冠军,成为企业里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工作20余年,杨普吃尽了练技的苦,也尝到了技能的甜:2005年光荣入党,2010年获评全国劳模,2012年斩获中华技能大奖,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经工会组织推荐圆了大学梦。

杨普

  “自己站C位不叫精彩,帮助别人、帮助徒弟站C位,那才叫真正的精彩!”杨普的话掷地有声,道出了许多劳模的心声。为了让技术发挥更大价值,企业以她的名字创建“杨普工作室”,带徒传技、创新创效成了她新的奋斗方向。针对年轻工人多的特点,杨普组织“机下打结擂台赛”,把枯燥的操作技术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工作室开展“拜师学艺·百名英才”活动,深入班组建辅导站……一个个实招让技术传承落地见效。如今,工作室已有5人获省级以上荣誉,多人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并晋升技术等级。“一个人的成功不叫成功,大家都成功才是真成功。”杨普话音落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匠心的传承,从来不是技术的简单复制,更是使命与责任的接力。荆冰的想法与杨普不谋而合。从基层管道质检员成长为劳动模范后,荆冰觉得自己的使命更大了。“我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而是看到了人才培养、精神传承对行业发展的意义。”他认为,“使命”就是要让初心的火种代代相传,让匠心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逐梦之路,最终汇聚成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荆冰

  为搭建人才梯队,荆冰成了年轻人的技术领路人。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错题本”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定期组织技术复盘会,让大家在讨论中碰撞思路;他还主动对接本地高校,牵头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将企业技术需求转化为高校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我不讲复杂公式,就分享自己工作里的经历、研发管材时的失败与成功。”荆冰笑着说。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紧扣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战略,研发经济型管道系统,解决农村污水治理、灌溉节水难题。“初心让我知道为什么出发,匠心让我走好每一步,使命让我明白要带着更多人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荆冰的讲述,让台下的职工和教师产生强烈共鸣。

  “日常教学中,我也会把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的故事引入课堂,今天近距离听劳模分享,感受完全不一样。”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老师纪洪奎深有感触。他提到,自己常跟学生强调“一丁点儿差错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大损失”,而此次宣讲让他更清晰地体会到,应该尽快把劳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融入课堂。(文/记者哈欣 宋宝军 图/记者林峰)